“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而“四史”凝結了無數共產黨人的智慧✌🏿,學習“四史”自然是青年黨員的必修課。下面北小文的“四史”知識小課堂就開課啦。
Q1·
什麽是“四史”?
“四史”又名“新四史”。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Q2·
為什麽要學習“四史”?
我們要通過學習“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麽“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
Q3·
學“四史”具體要學什麽🕍?
黨的十九大報告、黨章,《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1949-2019)》以及相關“四史”的書籍等。
Q4·
如何學好“四史”?
要抓住重點🕵🏼♂️、區分層次🧑🏽🌾。首先我們要學好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認知;其次要傳承歷史精神🌩💇🏼♀️,堅守歷史使命;最後需要我們樹立歷史觀念,用好歷史方法。
通過上面的小問答✋🏻🕗,相信大家已經對學習“四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麽就讓我們從黨史開始進行學習吧🚅🐻❄️。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義重大,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過程吧!
●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 ●
1919年5月4日👨🦽➡️,5月4日🧬,北京學生3000余人在天安門前集會👗,遊行示威,掀起愛國風暴,史稱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它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從巴黎和會的實際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列強聯合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在五四運動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傳播中,李大釗起了主要作用🥂。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比較全面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理論。1920年9月,陳獨秀發表《談政治》一文,明確宣布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表明他已從激進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湖南學生運動領袖毛澤東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間,熱心搜尋並閱讀中文本的共產主義書籍,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同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隨著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的出現,建立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提上了日程。
●建黨準備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它起到了在全國範圍內建黨的發起組和聯絡中心的作用。10月🦽,北京共產黨組織成立,李大釗為書記💁🏻♂️。中共黨史上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佳話,這裏的“陳”指的是陳獨秀🥡,“李”則指的是李大釗🚖。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蔡和森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蔡和森是第一個提出“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的人。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先後建立起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在歐洲和日本,中國留學生和僑民中的先進分子也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
●黨的“一大”——從組織上建黨 ●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製”,以及聯合第三國際。大會討論了實際工作計劃🟥,決定集中精力領導工人運動,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李達🤜🏽、張國燾分管宣傳和組織工作🦖。黨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黨的“二大”——建黨工作的基本完成(製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大會通過對中國經濟政治狀況的分析,揭示出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指出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6️⃣,但在現階段的綱領即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樣🫰🏽,二大就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黨的二大通過的決議案提出把黨建設成為一個革命的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無產階級的忠實代表💬,旗幟鮮明地展示了黨的先進性👢。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
二大還通過決議案🚶🏻♀️,確認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這在當時是必要的選擇,對後來的中國革命產生過積極作用,但也帶來過消極方面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 ●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分別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批評及自我批評的作風。它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它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適應了近代以來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的綱領👩🏻⚖️➖,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奮鬥目標🌽。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建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集中力量從事工人運動。在黨的領導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掀起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持續十三個月的時間裏🔷,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余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其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最具代表性🤽🏿,充分顯示出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力量🚵🏽♂️。
●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出席開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產黨員20多人🧑🏼🦰。李大釗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大會通過的宣言,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民族主義突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民權主義強調民主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義則以“平均地權”🧑🦯➡️、“節製資本”為兩大原則。這個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會選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伯渠🙅🏼♂️、瞿秋白等十人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雖然國民黨內部情況相當復雜,但它已開始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
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這次合作實現後,以廣州為中心🏋🏼♀️🫷🏿,匯集全國的革命力量,很快開創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國共合作的實現👩🏼🍳,促進了工農運動的恢復和發展。
●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的直接打擊目標🧙🏼,是受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主要有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勢力😼,其兵力達70萬人。這時🧖🏿♂️,國民革命軍除廣東原有的6個軍外🪳👌🏽,增加了新歸附的第七、第八軍👩👩👧,共有10萬人左右。針對敵我兵力懸殊的形勢→🧕🏻,國民革命軍在以加倫為首的蘇聯軍事顧問的建議下,製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戰略方針。
根據這個戰略方針,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先頭部隊出兵湖南。7月9日🙋🏻👱🏿,正式出師北伐Ⓜ️。在沿途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北伐軍勢如破竹。到9月6日🪞、7日,兩湖戰場的北伐軍分別占領漢陽和漢口。10月10日攻克已被圍困月余的武昌🤽🏼,全殲吳佩孚部主力👵🏼。江西戰場的北伐軍也於11月初殲滅孫傳芳部主力👨🏿🦲,占領九江、南昌。福建方面,12月中旬不戰而下福州😖。北方馮玉祥部於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揮軍南下👨🦼。11月間🤹🏼♀️,國民軍聯軍已控製陜西、甘肅等省。到1926年底👌🏽,國民革命軍已控製了除江蘇🥚、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馮玉祥的國民軍聯軍也已控製西北地區,準備東出潼關,響應北伐軍。北伐戰爭勝利的大局已定👨🏽💻。
北伐戰爭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結出的豐碩成果。在北伐過程中🥷🏼🦫,國共兩黨之間雖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團結的,仍能集中力量共同對敵🪬。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作戰中舍生忘死,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共產黨員葉挺領導的獨立團,成為贏得“鐵軍”稱號的第四軍中英勇善戰的一支部隊。共產黨人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北伐軍的許多指戰員有著明確的革命目標和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革命精神。共產黨人還在發動工農群眾方面作出巨大貢獻🦹♂️,使北伐軍所到之處👩👧🪟,都能得到廣大工人、農民和其他革命群眾的直接支援。
●大革命時期●
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似滾滾洪流席卷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卷全國😩🎒。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持續三年多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這次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說,一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合力量比革命陣營的力量要強大得多👷🏿♀️🚂,並且有更多的政治經驗💆🏼;二是國民黨背信棄義地對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群眾發動突然襲擊👮。
曾經造成很大聲勢並取得重大成果的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它仍然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這場大革命,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成為廣大人民的共同呼聲,黨在群眾中的政治影響迅速擴大,黨的組織得到很大發展,千百萬工農群眾開始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黨還開始掌握一部分軍隊。尤其是通過革命勝利和失敗的反復,黨經受了深刻的鍛煉和嚴峻的考驗⛑️👩🏻🎨。所有這一切𓀕,為黨領導人民把革命鬥爭推向新的階段準備了條件。
“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今天的“四史”知識小課堂結束了,希望大家通過了解黨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