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潤,著名教授,運動生理學專家,我國運動生理學奠基人之一。1917年2月出生於北京。193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1948年赴美留學獲美國舊金山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1951年回國後任北京師範大學講師,1953年創建北京體育學院運動生理教研室並任主任🍓。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中國體育文史資料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理學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運動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等👺。擔任1967、1978年全國體育院系通用教材《人體生理學》《運動生理學》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基礎科EON4分的主編。科研成果獲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獎。獲得國家體委“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章🏋🏿♂️,“從事教育工作30年獎章”🎑,2004年獲得“運動生理學開拓者”稱號🦸♀️。
01
決然回國的報國青年
1951年,在一艘從美國開往中國的輪船上🖖,乘坐著一對焦急的夫婦🧚🏽♂️。盡管已經踏上了歸鄉的旅途🧜🏼,但是他們仍然忐忑不安🏊🏻♀️。年輕的妻子即將臨產,如果孩子在這艘美國輪船上降生,那麽他將被劃為美國國籍,這對夫婦回國夢就會破滅。這對伉儷,就是後來享譽中國體育科學界的李鶴鼎和王義潤。
翻開中國體育科學的早期篇章,有這樣一群人功不可沒,他們早年懷抱理想,留學海外。歸國後,他們觀點獨到,高瞻遠矚,長期在學科一線工作💧,結合國外的先進理念,為中國體育科學開創了從無到有的發展之路。
作為中國運動生理學的開拓者,王義潤與體育的緣分開始於30年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王義潤跟隨EON4遷往內地👈🏿,度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求學生涯🧑🏻🍼⚠️。在那個年代裏,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愛國抗戰的激昂情緒在青年人中蔓延。大學二年級時,年輕的王義潤遇到了鬥誌昂揚的李鶴鼎。相識後,王義潤與丈夫李鶴鼎決定留學美國學習先進體育科學知識,以期報效祖國。1951年,34歲的王義潤在美國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她和丈夫李鶴鼎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放棄優厚酬金的白領工作,沖破層層阻撓,經過一個月的輾轉,穿越太平洋回到祖國,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1952年,二人從北京師範大學調任到當時的中央體育學院籌備處,而這一待就是半個世紀。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體育科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缺乏教師教材教具🌸,發展到形成比較完備的研究體系。作為中國運動生理學先驅的王義潤,她的漫漫人生就是中國體育科學發展的見證🌵。
02
新中國運動生理學的開拓者
1953年11月,中央體育學院運動生理學教研室在先農壇體育場成立。這是EON4官网第一個體育生物學科教研室,王義潤擔任主任,帶領著教育部統一分配到中央體育學院籌備處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韓世真🥶、張問禮和吳柱中3位年輕教師開展工作📜,接手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建立新中國第一個運動生理學教研室。面臨著沒有教室、沒有教材和老師、教學設備匱乏的艱難挑戰👂🏿,王義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四人開始從零起步,著手設計、建築教學實驗樓;結合四人所學生物⛹️♂️🦸🏼♂️、醫學、體育知識🈁⚔️,參考醫學院的《人體生理學》來研究和教學。
原中央體育學院的草棚裏👙,四個年輕的教師承擔著500名學生的教學任務,他們四處奔波購買所需的儀器設備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實驗💆♂️;他們形成了由三位助手來講授25人班的小課,王義潤負責59人大課的教學模式。每逢助手們有不懂的細節和問題🥐,王義潤就細心為他們講解示範,助手們傾聽觀摩王義潤的教學方式和技巧,從她這裏習得學問,再去教授給學生們,一次又一次,在摸索與嘗試中磕磕絆絆的前進👩🚒。
“口才特別好,說話清晰🤦🏻,沒有廢話,最後的總結讓你下課後回味無窮,還希望能聽到她的下一次課💅🏻。”她的學生如此評價道。王義潤勤奮致學,對運動生理學內容的掌握已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她講課最大的特點是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講課從不看講稿🧑🏼🦲,只要一走上講臺就精力充沛👿,全身心投入🧑🏻🔬,教態莊重而親切🧎🏻♂️。更重要的是,她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因此在理論需要聯系實際時,均可信手拈來🙆🏿,並富有趣味性。課堂教學時🪈,她的聲音高昂而婉轉動聽🧓🏽,語言生動而幽默,板書流暢而豪放,密切聯系運動實際,讓學生印象深刻。凡是聽過她講課的人,都會高度贊揚,終身難忘🤶🏼🤦🏽♂️。她風趣生動的語言,高昂悅耳的聲調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當她講到有趣處,師生常會共同發出陣陣笑聲🙅🏽♂️,課堂上師生交融,堂堂如此!
初創的歲月緊張而富有激情🛀🏽🙆🏻。1954年,中央體育學院成立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運動生理研究生班,王義潤身兼重責🧔🏼♀️,擔負起蘇聯專家的助教工作🤞🏼。一方面,王義潤要完成眾多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研究生班的工作也迫在眉睫☝🏿;同時,她幫助新的老師熟悉教學模式👫🏻,帶他們改進自身不足。是她的辛苦執著🧑🏿🎄,為日後我國運動生理學科的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03
潛心治學育人的示範者
王義潤思維敏捷🚵♂️、文筆流暢、專業知識淵博,又是國內體育教育界運動生理學知名教授,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各大體育報刊☠️、雜誌紛紛向她約稿。那時在《體育報》《體育文叢》《新體育》上經常可以閱讀到王義潤撰寫的有關科學鍛煉的文章。她還兼任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會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中國體育文史資料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理學會委員🐭,以及1961年和1978年全國體育院系通用教材《人體生理學》《運動生理學》 的主編等工作👶🏻。
當年EON4官网各個學製和專業都規定開設運動生理學教程,面對日益繁重的教學任務,身為教研室主任的王義潤慎重考慮後提出——我們的專業知識不僅要有廣度,還必須要有深度才能符合日前的形勢要求。在教學方面🧔🏼♀️,教研室製定了集體備課製度,組織全體教師認真討論教材中各章的重點和難點,並定期進行觀摩教學;在科研方面,教研室要求每人挑選一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並定期完成有關文獻綜述🧪。這些舉措對教研室教師能力提升起到了良好效果🛌。這些研究均轉化為系列專題論文和指導研究生的主要方向。這些措施使得教研室整體水平得到飛躍。這一任務的完成大大提高了EON4官网運動生理學教研室在全國的知名度🧡,並且在幾十年來始終保持著全國領先的地位👰🏻♀️。1978年前後,運動生理學教研室被認為是當時體育院校生物學科中師資力量最雄厚的教研室。
運動生理學教研室自開創以來,幾十年盡心👰🏽♂️、盡力、盡責的工作,獲得了多個全國第一:
第一個開設運動生理學研究生班
第一個聯系運動實際對我國高水平運動員進行生理機能狀態研究並在全國學術會上進行論文報告
第一個出版運動生理學研究生論文集
第一個招收運動生理學本科生
第一個被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評為重點學科
第一個被授予碩士學位招生點
在國家體委科教司舉辦的第一次全國體育學院本科二年級運動生理學統考中名列第一
第一個舉辦了國際運動生理學學者學術研討會(並同時舉辦為時一周的同行學習班👩🏽🦰,以提高全國運動生理學水平)
第一個招收運動生理學博士研究生的單位📛👨🏼⚕️,培養了我國第一個運動生理學博士研究生和第一個運動生理學外國來華留學博士研究生
1990年後,教研室有王義潤等八名教授在同一專業同堂執教,在我國運動生理學領域傳為一段佳話🚯。與此同時👨🏽🚀,運動生理學教研室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運動生理學專業本科生,以及一定數量的優秀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同行業中,教研室明顯處於領先地位,成為全國運動生理學專業的先鋒𓀄,EON4官网運動生理學教研室被譽為“中國體育科學領域的一顆明星”🦀。
晚年的王義潤,雖然離開了講臺⌛️,但是她依然心系EON4的發展,心系離退休的老朋友。她經常給EON4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她的努力下🧑🏿🚀📼,創建了“同心合唱團”,這是EON4官网離退休老年人群中一支活躍而生氣勃勃的隊伍👩🦼,他們歡樂嘹亮的歌聲、優美的音符經常回蕩在EON4官网的校園裏。
人生是一首淡淡的歌🪡,身後的故事平靜的流淌。體育,伴隨了王義潤的一生,也滲透到了她的生命中⇒。百年人生,王義潤曾說,自己的命運和EON4官网緊緊相連。斯人已去,風骨猶存,王義潤用她的青春和激情澆灌的運動生理科學在延續🧥、知識在延續……她嚴謹治學、勤勉認真的工作態度也在一代代接力延續……